圣娜多堡黯然退市 江城烘焙市场十年20余品牌折

发布时间:2013-04-08 人围观
    

       香软的面包、鲜美的蛋糕、浓郁的咖啡……近年来,不少江城市民习惯了圣娜多堡蛋糕的美味。但今年3月中旬以来,一些细心的居民却意外发现,圣娜多堡蛋糕店突然之间纷纷关门,令人不解。
     据了解,类似遭遇绝非圣娜多堡一家,近年来安德鲁森、优思麦、喜来公社等外来蛋糕品牌,先后在武汉市场遭遇滑铁卢。到底是企业自身水土不服,还是武汉市场本身的风险太大?
 
关店撤场
 圣娜多堡退出江城
 
    3月中旬以来,记者多次接到读者反映,称江城原本红火一时的圣娜多堡蛋糕店,近日突然纷纷关门。
     4月1日上午9时30分许,记者来到沌口宁康园探访。当时,附近商铺都已开门营业,但圣娜多堡蛋糕店的大门紧闭,卷闸门上贴着一张“门面招租”的告示。透过玻璃橱窗,记者发现室内的柜台尚在,但柜台里空空如也。据蛋糕店隔壁某大药房的店员介绍,3月初的时候,该蛋糕店就曾关门一次,时间持续了四五天,后来重新营业。3月中旬开始,该店再次关门,之后再也没有恢复营业。
     在硚口区解放大道古田二路中百仓储购物广场内部,曾经也有一家圣娜多堡蛋糕店。记者前往询问这家店铺的位置时,却被人告知:“去年就关门了。”在这家圣娜多堡蛋糕店关门后,其所在商铺被一家良品铺子承租。
     同样的情形,也发生在解放大道汉西一路附近。在博学仕府小区门口,原本也有一家圣娜多堡蛋糕店,昨日记者探访发现:这家店也关门了,替换它的是另一家名为“卡布拉”的蛋糕店。隔壁店员告诉记者:圣娜多堡两周前突然关门了,不知道什么原因。
     与此同时,圣娜多堡民院店、徐东店、水果湖店……也于近日纷纷关门撤场。
 
公司回应
 调整策略暂停经营
 
    4月2日下午3时许,记者来到位于东西湖区革新大道的星洲工业园,在园区D3栋找到了武汉统一圣娜多堡烘焙有限公司。这是一栋两层的厂房。一楼的卷帘门紧闭,但透过窗户可以看到,里面堆放着众多货物。纸箱表面写着“纸托专用箱”、“红豆馅”等字样。显然,这里是该公司的仓库。
     正在这时,一名女子开车来到门前,并进仓库整理东西。记者上前打听,她头也不抬就说:“不要找我,要结账直接上二楼。”记者随即来到楼梯间,发现台阶和扶梯上落满薄薄一层灰。二楼的卷帘门只卷到一半,里面的玻璃门同样紧锁。透过玻璃门,墙壁上“统一圣娜多堡烘焙有限公司”几个字清晰可见,但偌大的办公室里空无一人,只剩下约20个办公桌位。正当记者准备离开时,一名年轻女子从里面打开玻璃门。得知记者身份后,她说:“公司已经关闭了,我是留守这里的最后一名工作人员,负责给员工办理劳保等交接手续。”据其介绍,该公司从3月15日开始办理停业手续,目前已经关闭了武汉全市共计14家圣娜多堡蛋糕店。
     在办公区,记者看到了致全体同仁的“歇业”书面通知,落款时间为3月13日。通知称,“由于统一集团调整在大陆地区的投资策略,将终止‘圣娜多堡’品牌在大陆的经营,因此不得不向全体同仁提出歇业通知。”通知中还称,希望能于2013年4月15日前,完成全部门市关店,且暂停“圣娜多堡”品牌在大陆的经营。
     圣娜多堡退出武汉市场,显然与统一集团整体策略调整有关。连日来,记者一直联系位于上海市长宁区的统一企业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,但未获明确的回复。
 
烘焙江湖
 10年来20余品牌折戟
 
    圣娜多堡在江城曾辉煌一时。
     据知情人士介绍,武汉统一圣娜多堡烘焙有限公司是统一旗下子公司。统一集团在武汉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,圣娜多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蛋糕终端。从这种意义上分析,圣娜多堡的原料采购不会太贵,而且目前武汉烘焙市场也很兴旺,所以圣娜多堡应该不至于亏损。“但是对统一集团来说,圣娜多堡只是其整体事业中很小的一块,一旦投资回报率达不到预期,关店也是很正常的。这对于集团战略来说,不会有太大影响。”业内人士分析。
     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来,随着武汉经济的高速增长,这个拥有千万人口的大市场,吸引了大批烘焙品牌前来抢滩登陆。但激烈竞争下,几家欢乐几家愁,不少外来品牌因“水土不服”而折戟江城。
     武汉市烘焙专业委员会主任胡军介绍,“近十年来,武汉的烘焙市场可谓风云变幻,至少20多个品牌 200多家店从市场上消失。”
     2000年前后,白玉兰和皇冠在武汉市场旗鼓相当,后来白玉兰从市场上消失;2000年,拥有16家门店的卡莎尼亚被亚历山大收购;2004年,亚历山大被统一圣娜多堡并购;同年,厦门优思麦进入武汉市场,开了3家店后于2006年底撤走;2006年,北京好利来投资千万,在汉布局6家直营连锁店,一年半后撤离江城;同年,安德鲁森挺进武汉,2009年全线撤离;2012年,台湾喜来公社开店一年后撤离。
 
有此一说
 武汉市场存先天劣势
 
“近年来,武汉的烘焙行业形势很好,基本保持着20%的年增长率,蛋糕店基本都能赚钱。”武汉市食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分析,“像好利来、安德鲁森这样的烘焙行业巨头退出武汉,可以从竞争的角度分析。”
     该负责人认为,武汉烘焙行业竞争非常激烈,全市的烘焙品牌多达五六十家,“目前比较强势的有仟吉、元祖、皇冠、罗莎等,像梅花王这样的老品牌也有,本土的扬子江、汪玉霞等也还存在。”
     此外,武汉市场还有难以克服的自身劣势,更加剧了竞争风险。据业内人士介绍,武汉虽然坐拥千万人口,但是缺乏烘焙行业必需的产业链条,像面粉、油脂、奶油、乳化剂、鸡蛋、糖等蛋糕主要的原材料,湖北本土要么没有,要么原料达不到要求。以面粉为例,省内一些面粉加工厂所加工的面粉,适用于制作面条,却不适合做蛋糕。“对于高端产品来说,大多数原材料都来自于东部沿海或直接进口,省内产的原材料连10%都不到。经过进口代理商加价、冷链运输,武汉产品的成本往往翻涨一两倍。”“武汉的西点产品,价格并不比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低。这对烘焙企业拓展市场不是很有利。”武汉市烘焙专业委员会主任胡军说。成本居高不下,利润自然被压缩。当利润率达不到预期,企业选择“壮士断腕”也无可厚非。
 
赢者定律
 有特色才能分享蛋糕
 
    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:在武汉激烈的烘焙市场竞争中,能够生存下来的,基本都形成了自身优势和特色。“比如,元祖的定位相对高端,仟吉主打时尚人群,皇冠、罗莎则争取中端客户。扬子江、汪玉霞则主营中点,比如芝麻饼、绿豆糕、月饼等。”胡军分析说,那些定位不清、优势不明的,往往会在竞争中落败。
   当然,也有人认为,武汉市场的先天劣势不应该被过分夸大。他们认为,对于大多数中低端烘焙产品来说,省内原料其实能满足需求。“从安德鲁森、优思麦,到圣娜多堡,他们为什么折戟江城?这源于它们中央工厂统一配货的经营模式。”一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。“现在很多品牌都是‘前店后厂’模式,能够根据市场变幻,及时推出新产品。而中央配货模式,对市场的反应稍慢。”据该人士分析,来自台湾的元祖,也曾在武汉遭遇类似问题,但及时调整经营模式后,终于在市场有了一席之地。
     目前,武汉的烘焙企业正在努力,一方面积极兴建烘焙产业园,将原辅料、包装、食品机械等聚集起来,以减少资源配置成本;另一方面筹建进出口公司,直接从国外进口原料,降低中间环节成本。
     正如硚口区博学仕府前所发生的一幕:圣娜多堡刚一退场,另外一家蛋糕店立即填补了空缺。毫无疑问,竞争还将继续。阳光烘站